环球要闻:特斯拉取消“单踏板”模式,这回要更好卖了?

电车实验室   2023-05-02 14:17:00

关注并常读电车实验室 打卡思考新能源见闻

单踏板模式的是是非非!

撰文:伍景涛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最近汽车圈的流量,基本都被上海车展的“新车型”和上海车展的“大事件吸引了过去。可事实上,汽车圈之大,变化无时无刻都在发生。

就在最近,一向不缺乏话题和关注度的特斯拉,悄悄对自家车型作出了一个不小的变化。取消了一直颇具争议的——「强制高动能回收模式」,即俗称的强制“单踏板”模式。转而向用户推送了,具有“低和标准”两挡调节的动能回收模式。

由于是“静悄悄”地推送,加之上海车展期间关注度被分散,一向自带流量的特斯拉,对于驾驶体验影响明显的这个改动,在网上却没有引起太多的讨论。

因此,今天的文章就来给大家好好回顾一下,关于特斯拉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的那些事。

01

“单踏板”的由来

要说特斯拉的这个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,简称强制“单踏板”的模式,从推出之初起,用户、媒体对其的争议就从未停歇。

特别注释:“单踏板”操作,并非指车辆只配备一个控制踏板,而是指在一定工况下,驾驶员可以只通过加速踏板来完成车辆的加速、减速甚至是停止等功能。

关于针对“单踏板”模式的讨论,可以回看我们此前的文章进行深度了解《》

而如果有持续关注特斯拉产品的朋友,应该会发现,关于特斯拉车型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的争议,并非随特斯拉品牌一道出现,且长期存在的。

大约在2020年10月底,特斯拉“取消动能回收力度调节”的话题,才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被人们开始讨论。与这次恢复调节选项的做法一致,特斯拉取消「动能回收力度调节」的操作,也是在不声不响之中低调完成。

而国内大约也是同一时期,在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3车型上,率先取消了「动能回收力度调节」功能,原本在中控车机「驾驶选项」中的两挡动能回收调节,也就此不再存在。

并且,在此之后生产的特斯拉车型,均不再提供动能回收力度调节,统一标定为“默认强制动能回收模式”。

由此可见,关于特斯拉车型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的争议,其实存在时间还不足3年。

但为何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,这个产品特性就如此广为人知,甚至某种程度上能称得上是特斯拉的品牌标签呢?我想原因就出在“争议”二字上。

因为“争议”往往就意味着讨论、争辩,这自然也就会引起公众的好奇,进而增加关注。

02

“单踏板”的是是非非

回归到“争议”的本身,关于特斯拉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,在网上总结起来,主要就是两种主流声音:

1、认为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即强制“单踏板”,会增加驾驶疲劳,违背多数人的操作惯性,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。

2、认为只要适应了“单踏板”操作,驾驶会变得更加便捷轻松,不觉得这个设定存在隐患。

我个人是支持第一种观点的(以下观点是根据个人驾驶经验,结合特斯拉车型驾驶的主观感受而得出)。主要从两个维度出发,我个人不认同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的设定,一是“安全”、二是“舒适”。

首先,特斯拉的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设定,当驾驶员的脚松开电门踏板,车辆便会进入动能回收工况,并出现明显减速趋势。

但在汽车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中,“加速”和“制动”的操作长期以来,都是通过“加速踏板”和“刹车踏板”两个踏板分开实现的,对于公众而言,这种固有认知可谓是“根深蒂固”。

而我们在驾校第一次亲自操作开动车辆,在对汽车初次接触的印象中,“加速”、“制动”就是由两个踏板分别进行控制的。

因此,不论是从公众整体认知,还是在绝大部分个体的驾驶经验出发,特斯拉的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设定,在现阶段都没有很好的认知基础。

这个安全隐患正正由此而产生,对于刚刚接触特斯拉车型的驾驶者而言,特斯拉车型的特斯拉的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,在加速、制动控制上踏板操作的逻辑,与以往驾驶的车型存在明显区别。

对于经常多车型切换驾驶,特别是“油电车型”频繁切换驾驶的用户而言,这样的设定无疑大幅度拉开了“车与车”之间的操作方式差距。

“新手”在驾驶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设定的特斯拉车型时,操作的安全冗余会被降低,容易出现“误操作”的情况。同时,也会增加适应难度,在心理层面给予驾驶者更大的驾驶压力。

对于已经习惯了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设定的驾驶者而言,由于松开电门踏板即会出现制动趋势,这种“非油即刹”的车辆默认设定,会令驾驶员习惯于长时间将「操控脚」放置于电门踏板上。

万一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通过制动踏板制动,「操作脚」长期在电门踏板上的操作习惯,增加了踩踏制动踏板的“响应时间”。在紧张或受惊吓的状态,也会增加驾驶员误踩电门踏板的风险。

从舒适性角度来看,由于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设定的车辆,其动能回收力度与多方面因素相关。因此,松开电门踏板时的动能回收力度(制动力度),不一定与驾驶员的预期相符。

对于习惯于精确控制车辆加减速的驾驶者而言,这样的设定容易破坏驾驶节奏,需要较长时间摸索适应车辆的动能回收力度。

而对于还不能熟练控制,车辆加减速幅度的新手驾驶者而言,“松开电门即刹车”的设定,会让车内乘客处在不断的加减速循环中,受到连续的前后方向G值变化。这样“前俯后仰、大开大合”的加减速变化,也会明显降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。

与此同时,不论对于新手或是老手而言,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设定的车辆,在“滑行”行驶时的体验,也与传统“双踏板”操作车型有所差距。

由于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的“单踏板”设定,在完全松开加速踏板后,车辆会出现较强的制动趋势,因此,想要通过丢开加速踏板,从而使车辆进入状态滑行的“传统操作模式”,在特斯拉的车型上并不可行。

要使车辆进入“滑行状态”,就需要轻轻踩踏加速踏板,精细地找准既不会让车辆继续加速,也不会令动能回收介入的“临界点”,在驾驶中长时间保持这一操作,也容易增加腿部的疲劳度。

在认可特斯拉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设定的群体眼中,上述问题均可以通过“多开、多熟悉”来解决,只要习惯了这一套操作逻辑,车辆驾驶还会变得更加便捷、轻松。

自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设定推出以来,这两种声音便一直存在,关于这一点的意见分歧、观点争议也从未停息。

03

道不清的原因

不知道看到这里,有多少朋友会和我有同样的疑问,既然有争议,为何不向用户提供选择?而又是为何,要在时隔将近3年后,「重新」给用户提供选择呢?

显然,提供两种不同的动能回收模式,就可以各自适应两种不同观点、驾驶习惯的用户,这是一个简单、得体且完善的解决办法,为何特斯拉不这么干?

关于这个疑问,用户和媒体的猜测从未间断。没有CRBS功能、刻意拉大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的使用差异…… 没有人确定哪一个是正确答案,因为特斯拉也从未对此作出过详细的解释。

而至于特斯拉为何在时隔将近3年后,恢复提供「动能回收力度调节」?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相对明显。

我们先看一张特斯拉销售与意向客户的聊天记录:

在聊天记录中,特斯拉销售形容,重新恢复「动能回收调节」可以让特斯拉车型“拥有像燃油车一般的驾驶感受”。在销售的营销话术上出现“有燃油车一般的驾驶感受”这样的表述,相当耐人寻味。

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,至少在特斯拉的销售一线,特斯拉的销售人员,是了解消费者对特斯拉车型的各种看法。

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一部分潜在客户,对于特斯拉车型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的设定,所持有的不同看法。因此,他们才会在官方重新恢复「动能回收力度调节」设定后,第一时间告知潜在客户,并作出上述的表述。

而销售第一时间告知潜在客户,特斯拉车型设定改变的原因,自然就是为了争取此前因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而不考虑特斯拉车型的这一批客户,进而促进销量增长。

04

代步工具

关于特斯拉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,即“强制单踏板”这一设定,有许多可以延伸的话题,例如:特斯拉的出发点、用户体验、节能与否……每一个话题单独列出来都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选题。

但今天的文章,我想用此前涉及特斯拉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的一次争论中,我个人的看法作为文章的结尾。

有人认为:人类是会进化的,一部分人遇到意外猜错了踏板,不代表所有人都和这些人一样。作为高级生物,人类理应能够适应汽车这种工具的变化。

我个人则会认为:从大的角度出发,人类发明包括汽车在内的工具,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、提高生活质量。往小处说就是为了两个字——“方便”。

作为包括汽车在内的工具被发明、生产、升级迭代,应该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的使用需求!不应该是反其道而行,让人来主动适应工具。

而具体设计层面,在面向普通市场的产品上,我个人认为,越高容错、越高安全冗余的设计,越值得被采纳并推广。

打一个比方,F1赛车手非常会开车,天生手脚不协调的人也要开车,那么在产品设计中安全余量要“兜”哪一部分人的“底”,我想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

总是想通过“教育用户”,而在车辆设定上标新立异的做法,往往需要付出很高的额外成本。毕竟,对于一家车企而言,教育公众(用户)从来都不是一种低成本的捷径。

最后,我们回归到特斯拉重新恢复「动能回收力度调节」的事件本身。综上所述,我个人对于特斯拉这次的功能调整持积极的正面态度。另一方面,在销售层面,这次变动可能也有助于特斯拉,重新吸引部分潜在客户的关注。

您对于「强制高动能回收」即“强制单踏板”,有什么看法呢?您的使用体验又如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一同分享探讨。

今日话题

你能适应“单踏板”模式吗?

欢迎评论区留言

扫码添加运营小助理并备注“电车”

加入电车实验室交流群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