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渤海小吏有关姜维一系列谬论的驳斥

哔哩哔哩   2023-03-30 01:13:24

原本本人此前在知乎上对渤海小吏的谬论有过驳斥,不过碍于很多B站用户不想去知乎的宗旨,再加上渤海小吏在知乎上的最初原文与目前在B站上线的视频有一定出入修改,所以本次驳斥以渤海小吏B站上线的视频为基准进行修改。

注:此次驳斥只针对视频中最基本的谬论,对于普罗大众存在一定争议的理解由于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解析起来太费周折,所以不在此文范围。

一、姜维从生涯开始是武官?


(资料图片)

仕郡【上计掾】,州郡为从事——三国志·姜维传

郡欲表维以为将。维家本衣冠,【不愿为将,郡因表拜郎中。】——魏略

姜维第一份官职是上计掾,属于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。换句话说就类似于目前的会计员,且姜维认为自己是衣冠世家,于是不想为将,天水郡因此把姜维推举成郎中。虽然后来有【参本郡军事】的权利,但并不是他的主职。

二、刘禅是否要求姜维回防?姜维是否需要第一时间回防?

维表后主:“闻钟会治兵关中,欲规进取,宜并遣张翼、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、阴 平桥头以防未然。皓征信鬼巫, 谓敌终不自致,启后主寝其事,而群臣不知。——三国志·姜维传

昔伐蜀,募取凉州兵马、羌胡健儿,许以重报,五千余人,随艾讨贼,功皆第一。——晋书

诸葛武侯于建兴七年,平定阴平,北至武都,谓全蜀之防,当在阴平。——读史方舆纪要 

七年春,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向汉川,前锋已在骆谷。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,诸将 大惊。或曰:“今力不足以拒敌,听当固守汉、乐二城,遇贼今入,比尔间,涪军足得救关。”平曰:“不然。汉中去涪垂千里。贼若得关,便为祸也。今宜先遣刘护军、杜参军据兴势,平为后拒;若贼分向黄金,平率 千人下自临之,比尔间,涪军行至,此计之上也。”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,即便施行。涪诸 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,魏军退还,如平本策。——三国志·王平传

及钟会将向骆谷,邓艾 将入沓中,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,左车骑张翼、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 以为诸围外助。——三国志·姜维传

姜维表书后主担心钟会伐蜀,请求派兵,但后主听信黄皓之言取消了部署。注意,黄皓告知后主的理由是【谓敌终不自致】即敌人不会打来,后主既然认为魏军不会来犯才停止了这项部署,就更不会以所谓的魏军来犯为由让姜维提前还师支援汉中云云。此外,姜维不还师的还有的原因即是邓艾的动向,邓艾在陇西大肆招募羌胡健儿,意图伐蜀,姜维在沓中为确保武都、阴平一线的安危自然有理由在此与邓艾对峙。而在此前的兴势之战时,王平率领的汉中守军时,同样是在主力不在汉中时牵制住了魏军初期攻势,成功挨到成都与涪城主力支援,而此时的姜维也扮演着当年驻于涪城的蒋琬的角色。

三、江油真的是不战而降的吗?

初艾之下江由也,以续不进,欲斩,既而舍之。及瓘遣续,谓曰:“可以报江由之辱矣。”——汉晋春秋

田续由于在邓艾攻下江油时,因为畏战险些被邓艾斩杀,此后被卫瓘教唆报江油之仇。事实上魏军在江油是与蜀军守备部队进行了战斗的,而并不是所谓的拱手而降,产生这样的误解大概率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。

四、双标洗诸葛瞻

权留蜀子崇,为尚书郎,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。到涪县,瞻盘桓未进,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,无令敌得入平地。瞻犹与未纳,崇至于流涕。会艾长驱而前,瞻卻战至绵竹,崇帅厉军士,期於必死,临陈见杀。——三国志·黄权传

瞻督诸军至涪停住,前锋破,退还,住绵竹。艾遣书诱瞻曰:“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。”瞻怒,斩艾使。遂战,大败,临陈死,时年三十七。——三国志·诸葛亮传

初瞻在涪而艾已入江油,瞻日:“吾内不除黄皓,外不制姜维,进不守江油,吾有三罪,何面而反?”进屯绵竹,埋人脚步而战,父子死焉。——元和郡县志

诸葛瞻在面对邓艾时可以说是作为军事将领将所有的错误犯了个遍,先是抵达涪城后驻军不前不去前驻江油阻击邓艾,此后在面对黄崇建议占险时又犹豫不决,结果将邓艾放入平地,以致涪城失守,而涪城失守直接导致剑阁与后方的联系全断。此后诸葛瞻退守绵竹,被邓艾轻易激怒,放弃了有利地形选择了出城野战,野战时又违背作战基本战术,为求不退之意,竟然埋脚以战导致全军覆没,最终导致成都仅有的部队全军覆灭,使成都失去了最后抵抗的有生力量。可以说压倒蜀汉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诸葛瞻,而小吏却对此视而不见,直接略过诸葛瞻犯下的众多战术失误,只因他是诸葛亮的亲自,所以推崇其精神,无视被他的无能坑害至死的黄崇、张遵等人的冤魂?而面对姜维时,则凶相毕露,只谈讨其军事部署的误判,并以最大恶意揣测姜维的想法,这样是否有违春秋的褒贬之意呢?

五、邓艾出江油姜维为啥不救?

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,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,艾为成禽;禽艾已讫,复还拒会,则蜀之存亡未可量也。——华阳国志

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,径出江由。未至百里,章先破蜀伏兵三校——三国志·钟会传

剑阁之守必还赴涪,则会方轨而进;剑阁之军不还,则应涪之兵寡矣——三国志·邓艾传

自利州趋剑门,次益光。全斌会诸将议曰:「剑门天险,古称一夫荷戈,万夫莫前,诸君宜各陈进取之策。」待卫军头向韬曰:「降卒牟进言:'益光江东,越大山数重,有狭径名来苏,蜀人于江西置砦,对岸有渡,自此出剑关南二十里,至清强店,与大路合。可于此进兵,即剑门不足恃也。'」——宋史

很多人高估了剑阁的险要度,剑阁虽然能正面阻击金牛道南下的敌人,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绕过剑阁。如宋朝王全斌就是通过来苏径绕袭,最终攻破剑阁。以及如田章等突破蜀军的伏兵,成功西行与邓艾汇合,已经证明了姜维在剑阁的防控力是捉襟见肘的。华阳国志中记载,王崇曾著论评价姜维应当在邓艾偷渡后率领蜀军撤出剑阁南返,在剿灭邓艾后率兵回师,继续阻击钟会。且不说姜维能否迅速战胜经过补给后的邓艾精锐,光南返支援便中了邓艾【剑阁之守必还赴涪,则会方轨而进】的计划,事实上邓艾偷渡后,姜维无论是否回师都陷入了死局,这也是裴松之所说的【维若回军救内,则会乘其背。当时之势,焉得两济?】唯一的办法,就是诸葛瞻牵制住邓艾兵马,等到钟会粮尽而退后,姜维还师夹击,才能解除蜀地危机。

六、迷之绕道广汉?

维等闻瞻破,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,或闻欲东入吴,或闻欲南入建宁,于是引军由广汉、郪道以审虚实。——三国志·姜维传

会上言曰:“贼姜维、张翼、廖化、董厥等逃死遁走,欲趣成都。臣辄遣司马夏侯咸、护军胡烈等,经从剑阁,出新都、大渡截其前,参军爰青彡、将军句安等蹑其后,参军皇甫闿、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,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。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,擐甲厉兵,塞川填谷,数百里中首尾相继,凭恃其众,方轨而西。臣敕咸、闿等令分兵据势,广张罗罔,南杜走吴之道,西塞成都之路,北绝越逸之径,四面云集,首尾并进,蹊路断绝,走伏无地。臣又手书申喻,开示生路,群寇困逼,知命穷数尽,解甲投戈,面缚委质,印绶万数,资器山积。”——三国志·钟会传

小吏拿姜维绕道广汉说事,纯粹的属于不看三国志张口就来,三国志写的明明白白,姜维等人不知道后主的具体动向,于是前往巴西郡南下探听后主动向。即便是钟会传的吹牛话,也写的清清楚楚【贼姜维、张翼、廖化、董厥等逃死遁走,欲趣成都。】姜维等人是想去成都,只是被钟会分兵阻击,不得不绕道巴西郡。退一万步说,姜维即便是有啥小九九,要知道当时和姜维一同前往巴西郡的有廖化、张翼、董厥这几个与姜维不睦的人。廖化是诸葛瞻一派,张翼不服姜维,董厥与诸葛瞻同掌尚书台,甚至打算联合扳倒姜维。姜维真想搞事,这几个不跳起来找姜维的事?再再退一万步讲,姜维即便想搞事,干嘛在这个要命的档口搞事?汉中搞事丢了还有剑阁打底,剑阁丢了绕道巴西放生成都又图啥?难不成失去最后的天险剑阁后,姜维一下有信心能凭借手下这5万人野战打赢邓艾钟会合计18万人?有这信心干吗跑去坚守剑阁?直接在汉寿大决战不行吗?为了黑而黑,一点逻辑都不讲了?

七、汉晋春秋未载姜维复国?

会阴怀异图, 维见而知其心,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。——汉晋春秋

所以说小吏看书只看半截,【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。】汉晋春秋写的明明白:钟会心怀异志,姜维见面后知道了他心中的想法,认为可以借此造成混乱以求恢复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小吏在知乎的初版原稿错误甚多,如所谓的【护军胡烈攻陷关城。姜维闻之,引还。】竟然认为出自钟会传(目前原文已修改)之类,不过考虑到已经修改就不再赘述了。如果有机会的话,我在另撰文写姜维功过之事吧。

最新资讯